欢迎光临变压器产业网
我的会员中心
首页 > 资讯 >行业资讯
电力已成为吉林农村发展的助推器
1970年01月01日 08:00 变压器产业网

  “供电企业想得太周到了,把服务送到了家门口。”9月9日上午,吉林汪清县供电有限公司鸡冠供电所员工为鸡鸣村农民孙富安装上动力电表。这是国网吉林电力有限公司服务“三农”的一个缩影。

  在吉林的黑土地上,粮仓里仓满囤流,蔬菜大棚内绿意盎然,农村大集上货品琳琅满目……在这安居乐业的丰收画卷中,一个个蓝顶箱式变压器显得格外耀眼,电力已成为农村发展的助推器。

  照亮农村新景象

  走进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镇滴答山村,一幅欣欣向荣的农家画卷映入眼帘:一排排崭新的电杆整齐美观,一台台崭新的变压器光彩夺目,一条条整齐的架空线路闪着银光。炊烟袅袅的农家院里屋舍俨然、穰穰满家,电气化村建设给新农村带来了崭新变化和蓬勃生机。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这给全省的供电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借力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的机遇期,国网吉林电力着力构建坚强智能农村中低压电网,服务“三农”,推动了广大农村幸福发展的进程。

  2010年至2012年,国网吉林电力农网改造升级66千伏工程完成投资25.55亿元,10千伏及以下工程完成投资21.78亿元。新增66千伏变电容量203万千伏安,是原有主变容量的49.3,10千伏配变容量新增65万千伏安,基本消除重载、过载变压器,进一步解决了新出现的“卡脖子”问题,更好地满足了农村生产生活用电的需要。

  吉林市吉昌镇烧锅鲜村依山傍水,生态环境好,居住着朝鲜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吉林省旅游局准备在这里投资兴建民族文化村,但由于过去村里电网薄弱,投资意向只能搁浅。电气化村通过验收后,村里当即联系了省旅游局负责人再到村里考察,负责人考察后,认为村里的用电条件已满足建设需求,当场决定进行投资,民族文化村建设现已全面开始。

  服务农民新生活

  7月11日晚上7点,长春市城郊明珠社区富裕村村民王厅阳吃过晚饭就来到了村里的邮政便民服务站,交了100元电费。“买盒烟的工夫就能把电费交了,省下了车费不说,还不耽误农活。”王厅阳对新开通的“村村通”业务非常满意。

  建设“村村通”交费网点是国网吉林电力服务民生的重点工作,也是服务村镇百姓交费的一项具体举措。7月10日,长春市邮政局与吉林农电长春城郊分公司举办“村村通”交费业务合作签约仪式,标志着此项工作在长春地区农村全面启动,与此同时,省内其他8个地市州的“村村通”交费业务也在同步进行中。

  时下,正值初秋。广袤的田野上,不时可以见到一个个小型的电机泵站,农村的电网建设已经延伸进了田间地头。“农村电网的建设改造让咱农民得了大实惠。”水稻种植户宋长双掰着手指头算起了今年责任田里的收成,并对供电企业的惠农政策赞不绝口:“多年来大伙一直用柴油机抽水灌溉,如今改成了电机井,每年种地的成本节省了1000多元。”

  四平市双辽市王奔镇供电所所长梁双介绍说,全镇共有3000户水稻种植户采用“油改电”灌溉,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全镇节约灌溉资金合计450万元,相当于每户农民的年收入增加800~1000元。

  支撑农业新发展

  说起吉林农业,吉林省委、省政府曾连用5个“”来形容:农业是吉林有优势、有潜力、有竞争力、有标志性意义的产业,也是需要合力发展的产业。

  传统产业、传统优势,潜力从何而来?电力护航给出发展底气。2010年至2012年,国网吉林电力改造66千伏变电站20座,改造66千伏线路1771千米,更换了约35的高损配电变压器,提高了设备健康水平,保证电网运行安全可靠。该公司结合农网改造升级规划,科学规划变电站布点位置,结束了83个乡镇无66千伏变电站的历史,有效提高了66千伏电网覆盖率。

  松原市前郭县王府站镇农民楚春明今年种玉米,全部采用膜下滴灌技术。今年4月,37千米高低压输电线路和87台变压器的架设安装工作在王府站镇项目区顺利完成,解了楚春明燃眉之急,他家种的玉米长势明显好于其他地块。“有电就有水,今年我家的粮食又是大丰收。”楚春明笑着说。

  今年年初,国网吉林电力配合省政府“全民创业、招商引资、素质提升、集群发展、市场培育”五大工程,出台了《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十项举措》,为民营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电力保障和供电服务,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这片黑土地上,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增长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传统农业正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穿行在吉林大地,满目青翠中一条条架空线路闪着银光不见尽头,优质高效的电能正源源不断地传递向每一户农家。

相关资讯
查看更多
客服中心
服务热线:
在线客服:
    网站客服:
手机版
(c)淄博鸿迅网络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0964号

   鲁ICP备15026374号-1